史传千载的杨家将与汝州陵头魏王陵竟有这样

发布时间:2017/8/12 11:19:11 

宋魏王赵廷美公祭大典

  10月6日上午,在北宋魏王赵廷美祭祀大典上,有一个细节让赵氏宗亲唏嘘不已。在祭祀过程中,有两个上年纪的陵头镇陵头村农妇在无人邀请的情况下,主动拿着香火,点燃叩拜后,悄然离去。这样的镜头,已经发生了两次,那一次,发生在去年的祭祀大典上。

  知情人告诉记者,这是杨姓后人。让人疑问的是,为什么杨姓人要来祭奠赵氏的祖陵呢?

  一个并不起眼的细节,揭出了一个尘封千年的故事。

      杨家保赵宋曲折宋王陵    

  赵家和杨家的故事,我们从耳濡目染的《杨家将》故事里能够寻出渊源。只要提到大宋王朝,普通百姓就会想到杨业、杨延昭、杨文广、佘太君、穆桂英,就会想到《金沙滩》《天门阵》《穆桂英挂帅》《十二寡妇征西》。杨家与赵宋的关系,用戏曲《穆桂英挂帅》里穆桂英的话来说就是:“争来的江山他赵家坐,哪一阵不伤俺杨家兵?”

  尽管不如戏曲、野史中波澜壮阔、声名显赫,但杨家将在宋史上确有记载。那么杨家本来是征战沙场的将军,为什么又成了守陵人呢?

  我们还得从魏王赵廷美说起。

  史书记载:魏王赵廷美(-)字文化,父宣祖赵弘殷,母杜太后。本名匡美,兄弟五人,长兄光济,早亡;次兄匡胤,太祖;三兄匡义,即太宗;五弟匡赞,幼亡。年,陈桥驿兵变后,赵匡胤逐步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,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宋王朝。13岁的赵匡美和21岁的赵匡义避太祖讳改为光美和光义。

  赵光美38岁那年死了,生前历经坎坷风雨,祸根在于他们兄弟母亲杜太后与他们定的“金匮之盟”:兄终弟及。赵匡胤把帝位传给赵光义后,坐上帝位的赵光义反悔了,不想传给弟弟赵廷美了,赵廷美不遂意,就死在湖北房州了。

  宋太宗听到廷美的死讯,不管是发自内心,还是故作姿态,反正是呜咽流涕,下诏追封廷美为涪王,谥曰悼,为发哀成服。

  下诏山陵使在汝州、邓州一带为赵廷美选新的墓地移葬。山陵使经过考察选中了汝州梁县的牛脾山北麓。

宋魏王赵廷美公祭大典

  杨氏一支,作为赵廷美的家兵,迁居汝州。

  公元年,北宋第八位皇帝徽宗赵佶继位。即位后改封赵廷美为魏王,并下诏在墓园北部,为魏王建一寺院超度。自此,杨家就在寺院附近定居,渐成村落,作为赵氏家兵,每年担负着保护王陵的任务。

  赵廷美葬在汝州后,宋代的名臣雅士都在汝州有过逗留,奇怪的是像富弼、欧阳修、王安石、苏辙等都鲜有文字或诗歌凭吊,这与文人的性格有关,毕竟赵廷美的命运坎坷,文人避祸,情理之中。

  可偏偏就是杨姓人没有避祸,他们忠于赵家,担起了守陵的重责。

      至诚守一诺千年守陵人    

  北宋时期,杨六郎杨延昭曾充军发配到汝州,至今还有杏花坛街杨六郎点将的传说,其地就叫点将台。我国自唐朝起,各个时期政府都派有大量人员守护陵园,主要负责保护和修缮陵园。据说,杨六郎在汝州的时候,曾经专门到魏王陵祭拜,守陵的杨氏后人在杨六郎于万安驿造酒的时候,还抽调宗人照顾杨六郎的起居,随着时光流逝,朝代更替,这些人的子孙都在陵区周围繁衍生息,默默地守护着陵园。

  北宋靖康之变期间,汝州州守为宋太祖六世孙赵子栎,他邀避难汝州的退役将军范祖述为军事顾问,整顿军务,招募新兵,修城筑寨,在四境修筑防御工事,誓与汝州共存亡。靖康之变中,金兵越过淮河,占领楚、湖多州,淮河以北唯有汝州仍为大宋的官民占有。由于赵子栎的坚守,使汝州的百姓免于金兵的杀掳。宋金议和后,金退还了淮河南所占的州地,作为交换,宋将汝州交割给金。魏王一脉撤离汝州之时,赵子栎亲赴祖陵参拜。临行之际,赵子栎双眼含泪,他怕金人毁了祖陵,和杨家商议如何保护魏王陵。当时,杨家的主事人为杨谦。杨谦表示,杨氏宗人不撤,亲守王陵。赵子栎感激涕零,俯身跪拜。这一拜,让杨家从此信守了千年,杨氏宗人为守护魏王陵,坚守了承诺。

杨家将电影剧照

  由于祖陵的存在,魏王一脉并没有远离汝州,如今,散落在汝州城乡、州县附近的赵姓人,几乎都是魏王遗支。公元年3月,金兵攻下大宋都城开封,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,北宋灭亡。金兵不仅对京城开封大肆劫掠,而且对北宋皇陵也开始了疯狂抢劫。金兵对小墓采用揭顶的方法,对大墓则从陵台侧坡挖洞,撬开墓顶券石,缒绳而下。陵区内顿时烟火弥漫,一片混乱。据记载,北宋的皇帝陵包括皇后陵都遭到了很严重的盗掘,哲宗皇帝的尸骨还被盗墓者抛到了陵外。公元年,金人在大名府封宋朝的投降官员刘豫为大齐皇帝。有一天,刘豫发现一个士兵拿了个水晶碗,感觉非常精美,后来得知是从永裕陵盗来的。刘豫就让他儿子组织了一个专门的挖墓队伍,史书上称之为“淘沙队”,重新把宋陵又挖了一遍,两次盗挖,使得北宋“七帝八陵”面目全非。令人奇怪的是,这两次劫难,魏王陵都得以幸免。

  魏王陵没有遭受到破坏有两种说法。一种是北宋时期,金兵主将金兀术重视文化,曾凭吊过魏王陵,他死后也葬在汝州,怕冤冤相报,赵姓和杨姓人挖掘他的陵墓。另一种说法是赵家人和杨家人拼死相守,金兵没有机会。两种说法,都与杨家有关。

  事实上,魏王一脉撤离汝州之后,杨家在脾山、鹿台山两地各建山寨,互为犄角,两山屯兵达余众。如此屯兵,自然没人敢打魏王陵的主意。

  这些传说,现在已无从考证,但是有一点可以证实,杨家确实是世代坚守着魏王陵。

  在今天的汝州,清明上坟大多都是选在二月二这天,陵头镇陵头村也是一样,可是汝州附近的赵家上坟却是选在正月十三,按说,不过十五不算过完年,为什么赵家却在年内上坟呢?

  这其中有个说法,说是到了金代,金兵占据汝州后,赵家人不敢明目张胆地上坟了,只能张望。杨家忠于赵家,二月二给自己家上坟,由于主仆的原因,得先祭赵家陵,再上自家坟,为了不让金兵发现,就选在正月十三这天到魏王陵祭拜,这样既能躲过金兵的看守,也能遮人耳目。一来二去,成了习俗,赵家干脆也选在正月十三上坟。

  明洪武年间,朱元璋下诏对历代帝王的墓院进行保护。由于魏王的特殊身份,将魏王陵由官府出资进行了保护,并让迁居庙下杨沟村的杨家后人杨从道迁至净音寺居住,耕种墓区闲地,守护魏王陵地。这里逐渐形成了村落,叫陵头村。

  历史的杨家和赵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历代的杨家人守望着忠诚,承载着千百年来传统。

      惊现魏王陵祭拜绵不绝    

  魏王陵的建筑规模宏大,南至脾山、北至箕山、西起荆河、东至孟庄。魏王陵的建造是超规格的,与皇后的同等,表明宋皇室对魏王的敬重有加。

  据考证,墓区除葬有魏王外,还葬有魏王的十个儿子,四十多个孙子,近百个重孙,汝州志记载的墓就有一百多座。如此庞大的王陵,自然是历代盗墓者窥视的对象。崇祯十六年,李自成攻陷汝州,派兵打探王陵情况,被陵头杨姓宗亲巧言劝退。民国期间,临汝镇的匪首连天生,曾三次到魏王陵骚扰,都被杨氏宗人驱逐。东陵大盗孙殿英也曾打过魏王陵的主意,当时陵头街寨守杨袍向平文正求助,平文正对孙殿英说:“这是个没落王爷,迁过来的坟,没有好东西。”孙殿英遂打消了主意。

杨家将电影剧照

  “文革”期间,陵头镇破“四旧”,商议毁掉魏王陵。杨氏宗人闻知后,将陵墓前的石造像深埋,参与人赌了死咒,谁也不说陵墓的具体位置,一代王陵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踪影。

  直到年10月,陵头镇陵头村杨姓村民在建造葡萄种植基地时,挖出一个陵墓前石兽,后经考古专家考证,此墓为北宋魏王赵廷美陵墓。

  历史竟是惊人的相似,守陵是杨家,发现者还是杨氏后人。

  年,魏王陵保护和开发工作被列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。

  为妥善保护魏王陵,年10月17日,宋魏王研究会在汝州正式成立,主要从事宋魏王陵保护、赵廷美生平研究、宋魏王子孙分布及谱系研究等工作。

  汝州市政府已初步与赵氏宗亲达成协议,对宋魏王陵进行保护和修缮。

  不久后的汝州将重现皇家陵园恢宏景象,届时归依诚信守诺杨家守陵的故事,还会有更新的延续。

  在杨氏宗人看来,守护魏王陵其实只是在履行作为亲人的职责,是常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。当年向赵家许下的承诺对杨家人来说,已经变得如空气对生命一般,它的存在让你几乎感觉不到,但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。信守承诺,兑现承诺是人的美德。信用是一种承诺,是一诺千金,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,诚信二字的分量不言而喻。“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”,人生在世,贵在诚实守信。这至诚的承诺,在千年之后,还将出现新的传奇。

你可能喜欢

?第三届宋魏王赵公廷美公祭大典在陵头镇举行,来了好多人,场面很壮观!

?大国工匠

追寻天青色他让绝迹年的珍品瓷重现于世

?风穴寺景区免门票后的十一黄金周,看汝州职能部门如何服务蜂拥而至的人流?

?汝州城区新建的19个公园、游园建设的怎么样了,快来看看

?汝州城市公共自行车上线十来天,这些不文明现象你注意到了吗?

?格桑花、薰衣草......汝州千亩花海邀您来!(有图大美展示)

?我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今日正式启用如何借车看这里

?汝州市年公开遴选市督查服务中心等单位工作人员实施方案

?想通过图片了解年以来的汝州吗?来这儿看吧!

?秋游哪里去?蟒川冬青沟(多图大美展示)

?三全食品产业园项目落户汝州

给小编点个ZAN吧!领导说了,

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涨1毛!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看白癜风正规医院
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ruzhouzx.com/rzsxw/333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更多>>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更多>>

    最热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.